2017年7月12日 星期三

Basel 3 part-1

基本上作債劵的人,只要是在看金融債的,基本上這兩年一開口就是CET1 TLAC AT1 B3...等等的字眼。很多新進人員一來,好一點的老闆會丟給你一份外商報告,叫你看看。爛一點的,就要你自己去google(然後你就會說WTF)。

其實這東西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難(或著可以說比想像中還難),因為主要是說它的內容有點多,而且在這兩年都一直在改,所以要從頭到尾的了解,需要花蠻長一段的時間(其實蠻多IB的人對於這東西也不是那麼的了解)。這一篇各位可以當成是一個序論,來做為一個對於這東西初步的了解。

那故事就開始瞜~~~~~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故事發生在2008年金融海嘯以後,市場上太多銀行由於從事過多的衍生性商品,所以造成部分倒閉,而另一部分就出現(Too Big To Fail)TBTF的問題。為了避免以後再出現這類型的問題,監管機構也有所改變。其中比較重要的地方就是Baesl III(巴塞爾資本協定三)的出現。(會計的IFRS9也有一點關係)

2010年出台的Basel III(以下簡稱B3)主要的功能就是強化銀行體系的穩定性:
1. 強化銀行承受損失的能力
2. 減少金融機構倒閉對金融體系及經濟的衝擊

另外一個很常在金融債提到的TLAC則是在2015年由FSB(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)提出。

那你或許會問,這跟我看銀行財報有啥關係~頂多就是以後銀行倒了,不用拿納稅人的錢去補而已。其實還是有很多眉角是隨著這些東西有所改變的。請參考圖一

圖一

講到這邊,或許你想說這些到底在講啥???怎麼那麼多專有名詞。急的人可以先去google自己看不懂的名詞,不急的人就把他當小說吧。我會繼續慢慢講。

***這邊先大概解釋一下好了,你就把他想成銀行在08年之前可以去市場上蒐集一些便宜的錢當作資本,然後去投資一些高風險的東西(或承擔高風險),但現在對這些東西都開始有限制和管制,大家都知道高風險高報酬,現在不能去承擔高風險,自然銀行賺的錢就比以前少了。***

如果到這邊都OK的話,故事就繼續摟~~
B3導入以後,主要對於金融機構的影響有1. 資本要求提高  2. 槓桿比率下降  3. 流動性提高

接下來就是一些B3的專有名詞介紹摟:
I. GSIBS(全球系統性重要銀行 Global Systematic Important Banks):
望文生義,就是重要的銀行。目前有30家:歐盟9家、英國4家、美國4家、中國4家、日本3家。
如圖二:
有興趣的人可以去看上面的那份文件,是去年11月最新的GSIBS。
至於想知道GSIBS bucket算法的,我之後找一篇在寫,因為有點無聊.....
有時候你會看到DSIBS那是在說地方系統性重要銀行。

II. Basel III 三大支柱
這段不是那麼重要,他強調得比較著重於觀念上以及管理單位審視監管的原則。有點像是JUMP三本柱的概念,就是爛尾也沒差,反正海賊王還在就好(抱歉離題了><):
三大支柱分別為1. 最低資本要求 2. 監理審查原則 3. 市場紀律
此外B3更是特別著重於審查管理這塊:
1. 流動性:LCR、NSFR等
2. 資本: CET1、AT1、Leverage Ratio、CB、CCB(緩衝資本)等
3. 壓力測試:FED ECB ..等各國央行都會對銀行作壓力測試,並發表報告。實際狀況不一,可能要單獨單獨去檢視。

上面的簡寫,後面都會介紹到,不要急~~~這篇不是美食獵人,不會給你爛尾,放心。

III. 流動性比率介紹
第一個是LCR(leverage coverage ratio),主要是用來衡量短天期流動性的狀況,公式如下:
可以想像為在緊急狀況下,銀行是否有足夠的高流動性資產來支付一個月的現金流出。(現在大部分的銀行都在140%以上)
高品質流動性資產定義:在壓力期間仍有流動性之資產,具低風險、易評價、有活絡且有相當規模之市場。如:現金、存放央行準備、由主權國家、央行等所發行或保證

第二個是NSFR(Net Stable Funding Ratio),跟LCR比起來,是屬於中長期資金調度,希望藉著結構上的強化來減少短期資金錯配的風險。公式如下:
可用穩定資金定義:屬權益及負債類之可靠資金來源,如資本、債卷、活期存款等。

到這邊先休息一下吧,之後的資本結構和壓力測試就留到part 2繼續。
為了加強相關連動性,各位可以看一下這篇新聞
https://money.udn.com/money/story/5613/2047476

6 則留言:

  1. Hi, 謝謝你的文章。不過,我還是不理解,在不看壓力測試報告,單純只看銀行財報時,究竟哪個指標能指出銀行承受危機的能力。CET1是說股東有沒有槓桿太大的放款;Leverage ratio是說流動資產跟放款的比率,感覺都不到位~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應該這樣子跟您說明: CET1應該是在發生危機時,金融機構有多少能力吸收損失。而公司有無槓桿過大的放款(或是承做較高風險的投資或衍生性商品)則是應該要從RWA去看。給您一個公式參考: CET1 ratio= CET1淨額/RWA淨額。
      至於要看銀行承受風險的能力,要看的不只是他CET1,也要看他的funding來源,獲利組成。因為在做credit analysis的時候,任何單一指標都會有偏頗的地方。如果可以的話,可以看一下三大評等的報告,其實分析的都算蠻詳細的。

      刪除
    2. 如果以上回答還是難以完整的理解,建議您可以看本BLOG裡面的TLAC MREL那篇。裡面對於CET1的分析比較詳盡一點。

      刪除
  2. ACL、PCL和RWA間的比重不知有用嗎?

    回覆刪除
  3. 至於ACL PCL,由於我不是IFRS9的專家,我只能就我對這塊的簡單理解發表一點淺見。
    這兩個都算是一個違約的預估值來計算,比較像是分析NPL的現值。我覺得相對來講,這兩個影響到比較多的地方是銀行的獲利,而非銀行的承受風險的能力。
   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明,也可以說假設這個銀行持有一個複雜的衍生性金融商品,那它實際上未實現損益的估值到底是多少,基本上會影響到他獲利比較多。

    回覆刪除